国标中煤炭的成分检验,煤质分析都应当符合煤质分析标准 GB 3715-91
煤中水分
(1)外在水分(Wwz)外在水分是指煤在开采、运输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以
及大毛细孔(直径>10-5厘米)中的水。它以机械方式与煤相连结着,较易蒸发,其蒸汽
压与纯水的蒸汽相等。在空气中放置时,外在水分不断蒸发,直至煤中水分的蒸汽压与空
气的相对湿度达到平衡时为止,此时失去的水分就是外在水分。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应
用煤,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风干煤。外在水分的多少与煤粒度等有关,而与煤质无直接
关系。
(2)内在水分(Wnz)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的毛细孔(直径<10-5厘米)中的水,
称为内在水分。内在水分指将风干煤加热到105-110时所失去的水分,它主要以物理化学
方式(吸附等)与煤相连结着,较难蒸发,故蒸气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。失去内在水分的
煤称为干燥或干煤。
灰分
一.灰分的来源和种类煤灰几乎全部源于煤中的矿物质,但煤在燃烧时,矿物质大部
分被氧化,分解,并失去结晶水,因此,煤杰的组成和含量与煤中矿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差
别很大。我们一般说的煤的灰分实际上就是煤灰产率,煤中矿物质和灰分来源,一般可分
三种。
(1)原生矿物质 它是原来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,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,极难
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分开。它燃烧后形成母体灰分,这部分数量很小。
(2)次生矿物质 当死亡植质堆积和菌解时,由风和水带来的细粘土,沙粒或由水中
钙,镁,铁等离子生成的腐植酸盐及FeS2等混入而成,在煤中成包裹体存在。用显微镜观
察煤的光片或薄片时,如它们均匀分布在煤中,并且颗粒很细,则很难与煤分离;如它们
颗粒较大,比重与差很大,并在煤中分布不均,则把煤破啐后尚可能将它们洗选掉。
煤中的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合称为内在矿物质,来自于内在矿物质的灰分,称为
内在灰分。一般次生矿物质在煤中的含量也不多,仅有少数煤层中次生矿物质较多,如迁
移堆积抽形成的煤层即如此。
(3)外来矿物质 这种矿物质原来不含于煤层中,它是由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
,底板和夹矸层中的矸石所形成的。
其数量多少,根据开采条件在很大的范围里波动。它的主要成分SiO2 ,A12O3,也是
一些CaSO3,CaSO4,FeS2等。这类矿物质应通过加强质量管理,巩固坑
道,合理采煤并通过转筒筛选机筛选和手选的方法予以减少。外来矿物质的块度,比重越
大时,越易分离,可用一般选煤方式将它除掉。外来矿物质在煤燃烧时形成的灰分称为外
在灰分。
二.煤灰熔融性 煤灰熔融性和煤灰粘度是动力用煤的重重要指标。煤灰熔融性习惯
上称作煤灰熔点,但严格来讲,这是不确切的。因为煤灰是多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,这
种混合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溶点,而仅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。开始熔化的温度远比其中
任一组分纯净矿物质熔点为低。这些组分在温度下还会形成一种共熔体,这种共熔体
在熔化状态时,有熔解煤灰中其他高熔点物质的性能,从而改变了熔体的成及其熔化温度
。
河南热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